新闻发布会现场
主持人 宋姣: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感谢出席中共哈尔滨市委“牢记嘱托 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今天召开第三场,主要发布我市打造“现代农业之都”进展情况。出席本场发布会的有: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常平,哈尔滨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冰,哈尔滨市资规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建军,哈尔滨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明,哈尔滨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关少男。
下面,请闫常平副局长发布我市打造“现代农业之都”进展情况。
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闫常平
哈尔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闫常平: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非常高兴参加这次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我重点围绕打造“现代农业之都”,为大家介绍市十五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哈尔滨农业农村工作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业农村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特别是市第十五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着力打造“现代农业之都”,在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蝶变的进程中,迈进了更为强劲的步伐。
——在打造“现代农业之都”的征程上,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粮食、中国饭碗”重要嘱托,坚决扛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压舱石”地位持续巩固。广大“三农”干部和农民群众始终把多打粮、打好粮作为感念党恩、铭记嘱托的具体行动,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始终保持在3000万亩以上,综合产能始终保持在300亿斤以上。2022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254.3亿斤,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实现了“十九连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149.4万亩,比上年增加22.3万亩,尽管遭遇洪涝灾害,但由于播种面积增加、科技增产因素促进、以及救灾措施得力,粮食生产形势总体依然向好,目前,大田作物已基本完成收获,有力保证了作物收在最佳成熟期,非受灾区域仍有望再夺丰收。
——在打造“现代农业之都”的征程上,我们始终牢记“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重要要求,加快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聚焦做强种业产业,全力推动种业振兴,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市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1140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着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8%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4%,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已经发展到1110万亩,稳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首位;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培育行动,全市获得“黑土优品”农业品牌标识使用权的企业达到76家,品牌农产品191款,位居全省第一。尤其是全市大米品牌价值已突破1000亿元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其中,五常大米连续7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
——在打造“现代农业之都”的征程上,我们聚焦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深度文章,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围绕提高“两头两尾”产业链层级,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振兴计划,打造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02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25家,比上年增加3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629家,比上年增加42家。新增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总数达到10个;新增全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县1个,总数达到5个;累计创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5%,有力推动“原字号”农产品实现了产业链延伸集聚、价值链加速提升、供应链稳固畅通。
——在打造“现代农业之都”的征程上,我们把“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作为源头活水,加力推进农业农村各项重点领域改革,农村各类资源要素加速集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坚持下好改革先手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圆满完成国家级整村延包试点任务和省级宅基地改革试点任务,并推动方正县成为我省唯一国家级整县土地延包试点。率先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或经济合作社1928个,搭建产权交易服务站点640个,农村产权交易总额达到3.42亿元。聚焦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累计培育新型经营主体10万个以上。推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提标扩面,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8602家,同比增加22.9%;完成托管服务901.4万亩,同比增加53.1%。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增速连年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蓝图已经绘就、使命催人奋进。我们将始终坚定“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使命担当、更实的政策举措、更深的为民情怀,为加快“农业强市”建设步伐、全力打造“现代农业之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持人 宋姣:谢谢闫常平副局长的发布。下面,进入回答记者提问环节。
记者: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请简要介绍科技部门在推动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哈尔滨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 关少男
哈尔滨市科技局一级调研员 关少男:当前,市科技局正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走深走实。
种质资源创新方面。对接龙科种业、深圳基因组所等单位,推动成立“黑龙江省深哈玉米生物育种产业技术联盟”,从生物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等方面入手,打造玉米基因组设计育种平台,促动先进育种技术及方法推广应用。依托省农科院开展“黑农”系列大豆品种扩种,现已成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的当家品种。
科技人才支撑方面。依托农业领域高校、院所组织开展“惠农大讲堂”60余期,受众人群达300余万人次。每年选派170名以上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依据全市168个乡镇农业全产业“需求链”确定科技产业化方向,派遣农业专家开展组团帮扶。“树立一个产业方向,建一个科技特派团”,先后组建了富硒果蔬科技特派团、寒地小龙虾科技特派团等一批农业领域专家团队协同开展服务支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2022年8月,中央宣传部在《人民日报》公布,市科技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常态化活动被评为“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 ”
农业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建设“世界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推动国内外农业科技成果聚集展示、市场化交易、成果孵化及产业化落地。组织备案省级产业技术研究中心12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5家,围绕食品深加工、农业废弃物利用等领域促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激发农业“接二连三”新活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重点围绕全基因组设计育种、兽用核酸疫苗创制、黑土地保护利用等领域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共同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打造生物农业增长极,以科技农业的丰硕成果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记者:哈尔滨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产品生产基地,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在农产品特别是食品加工方面有巨大潜力。请您从培育专业化园区、发挥园区引领作用方面,谈谈如何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哈尔滨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韩冰
哈尔滨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韩冰:首先感谢您的提问以及对我市食品产业的关心和关注。我市地处北纬45度优质农产品黄金带,拥有3000多万亩优质寒地黑土耕地,得天独厚的资源生态优势和产量丰富的农产品供给为我市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期以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持续加力构建现代食品产业体系,不断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专业化产业园区。目前,食品产业年产值规模近千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35%左右,全市以农产品深加工或食品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园区共13个,其中包括哈尔滨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平房区绿色食品产业园2个百亿级园区,双城食品产业园区、五常牛家经开区、宾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区、巴彦县经开区4个五十亿级园区,还有5个二十亿级产业园区和2个新建园区。
为了加快培育壮大现代化食品产业集群,我市印发了《哈尔滨市食品产业振兴发展专项行动方案(2022-2026年)》,进一步清晰了各园区定位,提出着力构筑“一个核心、五个龙头、九个特色基地”的发展目标。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的产业政策和对外开放优势,坚持聚焦深耕精深加工领域,将哈尔滨新区打造成现代食品产业核心示范区。依托重大项目建设,打造集高科技成果转化、产业核心带动、高新技术引领、发展体系完备的食品产业先行示范区,如今年开工建设的聚力生物微生态制剂项目、源轩生物软骨素及蛋白肽产品加工项目、超群合创的岩藻糖项目,都是着力推动产品、技术、工艺向高端开发转化的重大项目,具有较强的带动辐射作用。
二是以九三食品、完达山、百威哈啤、益海嘉里、顶津顶益、双汇北大荒等龙头企业为支撑,将哈尔滨经开区、高新区、利民开发区、双城经开区、宾西经开区,打造成五个龙头带动园区。立足各自园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速集聚资源要素,切实提高各园区食品产业加快发展的龙头支撑作用,推动各产业园区向规模化、集约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三是将九个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区县(市)打造成特色食品产业基地。坚持“一县一特色”,如五常的高端大米、尚志的山特产品、巴彦的畜牧养殖、延寿的沙棘产品、方正的富硒产品等,培育发展区域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食品产业基地。
下一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按照全市产业布局,更加充分的发挥好园区的引领作用,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打造集群核心;通过优质项目建设,提升产业价值链;通过上下游配套,引导优质企业集聚;通过突出特色优势,提高园区竞争力;通过优惠政策扶持,吸引更多带动力强的企业落户,加快推动企业集中、政策集成、要素集聚、功能集合、产业集聚,助推我市食品产业走出一条效益更好、结构更优、资源禀赋优势释放更充分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助力我市“现代农业之都”建设。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请问哈尔滨市在编制村庄规划中如何落实的?
哈尔滨市资规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建军
哈尔滨市资规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建军:非常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也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村庄规划的关心和支持。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村庄规划是指引乡村地区发展建设的法定规划,是我局依法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直接依据。我局结合自身职能,不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执行国家部委、省、市有关文件要求,将更具实用性、“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目前,哈尔滨市已经完成了274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44个村庄规划已获得批复。
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一切从村民意愿出发,真正反映村民诉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防止乡村建设“千村一面”;我们在坚守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前提下,一直强调先规划后建设。在村庄规划中,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全面引导乡村的保护和发展。尤其注重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发展,结合乡村规划,通过县级、乡镇级规划,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在各级规划中,统筹考虑给水、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的布局,幼儿园、学校、文化活动、健身场地、体育设施、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在村庄规划中布局农副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业等,不断壮大乡村产业、扩大农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我局一直十分重视村庄规划一线工作,2022年8月建立了驻镇责任规划师制度,通过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实现了驻镇责任规划师九区乡镇全覆盖。市规划院、哈工大建筑学院、哈工大规划院等5个单位专家教授承接了驻镇责任规划师工作,义务、实地指导村庄规划与建设。特别是今年8月3日,尚志、五常市等地遭遇特大洪水灾害,我局借助哈工大、市规划院专业技术力量,迅速开展了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为村民灾后重建和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科学引导。
下一步,我们将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加快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实现应编尽编,做到成果吸引人、能落地、好实施,通过乡村规划来引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记者:农产品销售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促进农产品流通是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请问市商务局在打造“现代农业之都”,特别是促进现代农产品销售和流通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下步有何举措?
哈尔滨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明
哈尔滨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刘明:近年来,在市政府部署推动下,我市农产品商贸物流体系不断发展壮大。
一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作用显著。目前,全市共有大型农产品集散中心4家,分别为南岗区的哈达市场、道里区的红旗市场、香坊区的龙园市场和松北区的东日农都市场,果蔬日均销售量近4000吨,完全能够满足我市市场供应需求,同时约有25%的农产品还销往省内其他地区。
二是农产品流通能力得到较大增强。按照国家、省、市农产品流通工作安排,我市高起点建设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重点推进具有农产品集聚、冷藏储存、加工配送等功能的设施建设,就今年项目来说,东日农都市场新建一座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恒温仓储物流交易区,货品日均吞吐量可达1000吨,改建一座建筑面积为2.1万平方米冷库,可实现库容量6.8万立方米,将于年底投入运营使用。同时,鼓励流通企业提高冷链物流配送能力,今年新建冷库2座,库容增加7.2万立方米,改造升级零售冷链前置仓3个,农产品末端配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是国际农产品冷链新通道开通运营。为加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联系,持续深化对俄经贸合作,积极谋划开通海参崴至哈尔滨进口俄罗斯海产品冷链班列,今年8月份第一批11个冷藏集装箱约300吨俄罗斯冷冻水产品,从海参崴经铁路运抵我市,丰富了百姓的餐桌。
下一步,我们将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农产品流通工作。
一是继续发挥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以项目为引领,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提升储存、配送、供应能力,加快建设高效畅通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二是支持农产品企业拓宽流通渠道,落实我市支持地方特色产品拓展国内市场的若干措施,鼓励企业在国内主要城市设立地方特色产品展销中心,支持开设独立品牌直营店、专营店、体验店,推动我市农产品企业“走出去”。
三是畅通国际农产品冷链流通渠道,推动哈俄冷链班列常态化运营,构建国内外衔接的物流通道,全面提升哈尔滨冷链物流国际化发展水平。
主持人 宋姣:谢谢刘明副局长的回答。记者提问就到这里。
哈尔滨市将围绕打造“现代农业之都”,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以更实的政策举措富农惠农,以更强的使命担当做好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感谢媒体朋友的参与,感谢五位发布人,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