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2018年是打好产业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全省农业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要求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农业产业扶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补齐短板、提高脱贫质量,瞄准关键问题,统筹系统力量资源,加大倾斜支持和指导服务,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持续推进产业到村、项目到户,切实提高产业扶贫覆盖度、贫困人口参与度和收益率,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增收提供支撑。
一、大力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引导贫困地区落实产业扶贫规划,加强产业谋划,立足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科学选择贫困群众参与度高的扶贫特色产业,对不符合贫困户意愿、效益低下的产业,及时作出调整。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织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贫困户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品质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特色种植养殖。围绕扶出高质量,深入开展农业“三减”行动,科学施肥用药节本增效,提高贫困地区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突出贫困村优势,推动“一村一品”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耕地轮作休耕试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整县推进、互联网+高标准示范基地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等农业建设项目资金分配,继续向贫困县、贫困村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支持特色产业发展。
二、发展小菜园和庭院经济。围绕“菜园革命”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向具备区位优势、气候特点和生产基础的贫困村倾斜,通过技术模式培训、订单化种植、产供销对接等综合措施,带动贫困农户利用自家菜园和房前屋后闲置地,开展果、菜、花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提高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增收致富能力。
三、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创新产销对接机制,构建高效稳定的省内外、境外产销流通渠道。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品供需关系,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坚持以销促产、产销衔接,使贫困户获得稳定的经营性收入。支持贫困地区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产加销一体化带动、农业产业园区带动,开展市场信息服务,建立田头市场、批发市场,创建直产直供、农超对接、县校合作、电商扶贫等产销对接渠道。支持贫困县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采取众筹、集团订制、私人订制等新型营销模式,组织贫困地区“三品一标”企业、合作社利用北京年货大集、中国农产品交易会、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大型经贸展销活动,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对贫困地区“三品一标”认证费和标志使用费给予减免,对贫困地区企业、合作社认证绿色、有机食品给予补贴。
四、加大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贫困人口实用技能培训,增强脱贫致富信心和能力。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计划,结合农时季节和生产周期,根据贫困劳动力需求意愿,开展“小班式”“订单式”“体验式”“案例式”培训。实施贫困地区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遴选一批特聘农技员,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生产技术指导和服务,实现有培训意愿、有发展产业意愿的贫困户实用技能培训全覆盖。实施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工程,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菜单式服务。加强转移就业服务,支持能人创业带动贫困人口就业,搭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推动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
五、增强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能力提升行动,切实把经营能力弱的贫困户“带”起来。采取“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加大贫困村新型主体培育力度,支持有意愿、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产业扶贫,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等发展模式,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引导鼓励新型主体组合运用订单、股份、劳务、服务、托管、租赁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支持引导新型主体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初级加工,提高农业产业增值能力和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增强贫困村农机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农机合作社开展代耕、托管、跨区作业等农机社会化服务。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意愿、带贫能力和带贫数量,作为农业政策资金支持的必要条件,对带动贫困户或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数量较大的,给予优先推荐扶持和认定升级。
六、完善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切实解决利益联结松散、群众参与度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找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结合点,把共享理念贯穿到产业发展中,明确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民在产业链、利益链中的环节和份额,帮助贫困户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政策红利、资产扶贫、入股分红等收益。因地制宜推广贫困户与农业企业、营销主体对接,发展订单式生产;带地入社,获得土地保底和分红收益;以土地、国投资金资产、扶贫贷款等入股企业,发展股份制经营,获得更多分红收益;无劳动力贫困户,通过土地托管、畜禽托养、资产收益等途径带动脱贫的产业扶贫机制。鼓励各地创新其他行之有效的帮扶模式,聚焦重点难点,针对老弱病残等特定贫困人口,深入落实产业覆盖措施,提高帮扶实效。
七、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贫困村开展清产核资,搞好成员认定,组建经济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合作,盘活各类集体资产,增加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
八、切实加强问题整改。聚焦2017年国家省际交叉考核、第三方评估、媒体暗访、我省自查发现反馈的产业扶贫方面问题,举一反三,逐项梳理,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全面认真深入开展整改,确保6月底前取得明显成效。
九、总结推广一批优秀范例。继续挖掘基层典型模式,总结培育一批服水土、接地气、立得住、推得开的产业扶贫范例,通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等形式,示范引路,解决能干、会干的问题。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加强典型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十、加强工作督导调度。加强检查督导,促进问题整改,突出产业精准带动,注重增收实效,鼓励各地凝心聚力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工作进展调度,定期掌握各地扶贫产业发展、新型主体培育、典型机制模式、带动脱贫成效等情况。
十一、抓好农业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坚持目标导向,强化问题意识,着力解决农业扶贫领域存在的贯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方面的问题,查改薄弱环节,构建长效机制,确保专项治理工作有效务实,为打好农业产业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