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大 中 小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发展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超越自我,敢于担当,锐意进取,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民生状况逐步改善,城市建设成绩斐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综合
经济总量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4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7.2亿元,增长7.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47.2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49.0亿元,增长12.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252.1亿元,增长14.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1%。三次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1.3:37.8:50.9调整为10.5:38.8:50.7。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4%、44.2%和49.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700元,增长12.0%。十县(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89.6亿元,增长12.9%,占GDP的30.4%,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9%。
市场价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6,涨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5.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5.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1%。
劳动就业
年末城镇就业人数272万人。全年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再就业8.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比上年末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为求职登记人员提供职业介绍服务35.2万人次。全年创业培训9103人,6118人实现自主创业,带动20407个就业岗位。全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7.8%,“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就业率达100%。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0.9亿元,增长7.5%。其中,农业产值411.4亿元,增长8.6%;林业产值25.6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409.0亿元,增长6.7%;渔业产值16.9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1亿元,增长6.2%。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2986.2万亩,增长0.4%。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41.6万亩,下降0.3%。
粮食总产量1423.2万吨,增长13.0%。其中,水稻464.6万吨,增长21.1%,玉米876.2万吨,增长12.9%,大豆63.0万吨,下降23.2%。
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168.4万吨,增长15.8%;水果产量9.3万吨,下降20.1%;油料产量1.3万吨,增长9.2%;甜菜产量0.8万吨,下降33.2%;烟叶产量1.1万吨,下降4.0%。
全市大牲畜、生猪、家禽存栏为213.0万头、432.4万头、6400.4万只,分别增长4.7%、8.7%、8.2%。
全年肉类、禽蛋产量为83.8万吨、35.7万吨,分别增长11.7%、3.5%,奶类产量143.0万吨,下降0.1%,水产品产量12.1万吨,增长4.8%。
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806.7万千瓦,增长7.1%;化肥投入(折纯)44.95万吨,增长3.0%;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77万亩,增长4.6%,节水灌溉面积138万亩,增长12.2%。
全市拥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6家,实现销售收入196.6亿元。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种植业基地面积965万亩。
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认定面积(含山产品和水产品面积)3262万亩,增长15.6%。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识1831个,绿色食品标识354个,有机食品标识251个。
全年改造农村泥草房6万户,拆迁面积360万平方米,实现116个贫困村、20138个贫困户脱贫。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136.5万人,启动建设市级新农村示范村2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197.2亿元,增长1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下同)实现增加值743.8亿元,增长14.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261.1亿元,增长2.6%,其中利润99.2亿元,下降4.9%。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133户,亏损面为15.3%,上升1.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6.2亿元,增长119.9%。产品销售率为97%,下降0.9个百分点。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5种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83种,占53.5%。其中,有48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2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12.8%。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环保、生物、信息、现代装备制造六大新兴产业完成产值412.2亿元,增长8.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5.9%。
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789.6万吨标准煤,增长7.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6.2%。其中,重点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703.9万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与上年持平。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50亿元,增长15.6%,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6%。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270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01.2亿元,增长20.0%。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2.0亿元,增长32.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3.4亿元,增长9.8%;第二产业完成投资997.7亿元,增长44.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930.9亿元,增长27.5%。
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完成投资1425.0亿元。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587.0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完成1515.1亿元,增长32.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0.3%。
工业投资完成864.3亿元,增长40.8%,占全市投资比重28.7%。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739.8亿元,占工业投资的85.6%。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开工104个,投资完成229.8亿元,占省下达我市重点推进产业项目的100.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674.8亿元,增长13.2%。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40.6%;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1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23.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318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755个。在建项目中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536个,共完成投资1196.2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9.7%。实际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341个,完成投资1096.3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36.4%,实际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完成投资327.3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10.9%。
全市各类房屋施工面积7284.6万平方米,增长18.3%。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712.7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56.9%。其中,建成投产项目2588个,项目建成投产率81.3%。
房地产开发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62.0亿元,增长55.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8.7%。商品房施工面积4549.9万平方米,增长56.3%,其中商品住宅施工面积3544.1万平方米,增长47.2%;商品房屋竣工面积718.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竣工面积609.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953.1万平方米,增长8.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881.6万平方米,增长8.9%。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70.4亿元,增长17.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875.4亿元,增长17.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95.0亿元,增长18.8%。
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53.8亿元,增长15.7%;零售业零售额1546.3亿元,增长17.5%;住宿业零售额18.9亿元,增长18.5%;餐饮业零售额251.4亿元,增长18.0%。
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36.9亿元,增长24.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35.6%,上升了4.4个百分点。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25类产品中,零售额增长的有22类,占份额较大且增长较快的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29.0%和46.1%。汽车类增长15.0%,比上年回落13.1个百分点。
全市商品交易市场260个,其中生产资料市场18个,消费品市场234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53个,成交额616亿元,超10亿元的10个,成交额488亿元。
全市家电下乡销售网点910个。全年补贴金额1.2亿元。家电下乡产品销售额10.35亿元。其中,彩电销售额4.23亿元、冰箱(冰柜)销售额4.01亿元、洗衣机销售额0.6亿元。
六、外经外贸
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51.18亿美元(海关口径),增长16.6%。其中,出口总值22.63亿美元,增长13.1%;进口总值28.54亿美元,增长19.6%。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总值43.18亿美元,增长24.0%;加工贸易1.60亿美元,下降11.9%;边境贸易0.29亿美元,下降74.4%;对外承包工程出口货物5.71亿美元,下降2.1%。
从国别(地区)看,进出口贸易已扩大到全球165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居前的国家是美国、俄罗斯、印度、巴西、日本、德国,为10.81亿美元、7.81亿美元、7.01亿美元、5.19亿美元、3.13亿美元、2.27亿美元,分别增长15.5%、390.6%、30.1%、-6.1%、-10.6%和-12.1%。
从商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12.14亿美元,增长10.9%,进口7.97亿美元,下降21.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72亿美元,下降30.2%,进口2.99亿美元,下降14.0%;农副产品出口2.41亿美元,增长5.4%,进口12.71亿美元,增长7.0%。
利用外资
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77户,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合同外资额6.54亿美元,增长78.1%。新批准增资扩股25户,新增合同外资2.79亿美元,增长43.11%。
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5.99亿美元,增长20.2%。其中,直接使用外资7.94亿美元,增长13.4%。
投资我市前五位的国家、地区(以直接使用外资金额计)分别是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韩国、美国、英国。
引进内资
全市签订执行的国内经济合作项目491项,实际到位额673.2亿元,增长30.2%,完成全年计划的100.2%。其中,省际间合作项目334项,实际到位额531.1亿元,增长38.8%。
投资我市前五位的省、市(以实际到位额计)分别是北京市、辽宁省、浙江省、上海市、吉林省。
国际技术劳务合作
全年新办境外企业9个。境外非贸易性企业总投资2.1亿美元,增长38.1%。
七、交通、邮电、旅游和会展业
交通运输
全年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1430万吨,增长12.8%;完成旅客运输总量14822万人次,增长13.4%。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238813万吨公里,增长12.0%;完成旅客运输周转总量2500612万人公里,增长11.3%。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进出港旅客784万人次,增长8.0%。航空货邮吞吐量7.6万吨,增长7.0%。
年末个人汽车保有量54.57万辆,增长20%,其中个人小型客车保有量34.62万辆,增长28%。
邮电通信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02.5亿元,增长16.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7.2亿元,下降7.3%;电信业务总量95.2亿元,增长19.1%。固定电话年末用户218.9万户,增长2.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06.5万户,增长23.4%。移动电话用户850.6万户,增长18.9%。固定互联网用户141.3万户,增长15.7%。其中,宽带接入户137.3万户,增长32.1%。
旅游业
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565.6万人次,增长10.0%。其中,国内游客4537.9万人次,增长10.0%;入境游客27.7万人次,增长5.2%。
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458.9亿元,增长20.3%。其中,国内旅游业务收入447.9亿元,增长20.7%;国际旅游创汇1.7亿美元,增长12.0%。
全市拥有A级旅游景区54家、S级滑雪场12家;星级宾馆91家,其中:5星级2家,4星级22家,3星级53家,2星级13家,1星级1家。旅行社288家,出境组团旅行社40家,入境接待旅行社248家。
会展业
全年完成会展项目195项,增长21%,其中展会项目72个。展览总面积97.2万平方米,增长20.4%,国内外参会参展和参观人数达315万人次,增长22%。会展业直接收入9.8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增收90余亿元,增长20%。成功引进了“全国图书展”、“香港时尚购物展”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大型会展活动,首次举办的“哈尔滨农业博览交易会”和“第一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获得圆满成功。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502.1亿元,增长22.3%。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0.3亿元,增长27.0%。主体税种中,营业税92.9亿元,增长30.1%;企业所得税31.5亿元,增长29.8%;增值税28.6亿元,增长11.1%;个人所得税12.9亿元,增长32.3%。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57.1亿元,增长21.2%。主要支出项目中增长较快的多为民生类支出,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科学技术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分别为84.5亿元、11.5亿元、40.1亿元,增长34.8%、26.3%、27.2%。
金融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人民币,下同)6551.9亿元,比年初增加566.6亿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349.8亿元,增加188.1亿元,个人储蓄存款余额2896.6亿元,增加328.8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73.3亿元,比年初增加776.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34.5亿元,增加220.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244.0亿元,增加502.7亿元。
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347.9亿元,比年初增加51.7亿元;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263.9亿元,增加41.8亿元。
证券
全市共有证券经营机构1家,证券营业部59家,证券投资咨询公司3家,境内上市公司22家。全年各类证券成交额394.8亿元,下降46.7%,其中股票交易额275.7亿元,下降61.9%。全市各证券经营机构开户数为116.4万户,增加6.3万户。
保险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03.1亿元,增长14.9%。其中,财产险收入28.8亿元,增长21.4%;人身险收入74.4亿元,增长12.6%。在人身险收入中人寿保险收入65.9亿元,增长10.9%;健康保险收入6.1亿元,增长28.0%;意外伤害险收入2.4亿元,增长28.3%。全年保险业务支出26.4亿元,增长22.6%。其中,财产险支出12.7亿元,增长36.9%;人身险支出13.7亿元,增长11.8%。在人身险支出中人寿保险支出10.7亿元,增长8.8%;健康保险支出2.6亿元,增长25.4%;意外伤害险支出0.4亿元,增长15.2%。
九、城市建设与公用事业
路网建设
全年新建、改建各类道路212条、桥涵38座,维修城区道路1340条(段)。松花江公路大桥西桥、阳明滩大桥相继建成通车;哈阿公路、老机场路等8条城市出口路和高速公路互通立交项目建设交工通车;绕城高速全线建成。地铁1号线完成土建工程总量85%,16座车站主体竣工。城市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高等级路面通乡、通村率提高到100%。升级达标松干堤防72.5公里,主城区防洪能力达到百年一遇。
城市交通
全市公交运营路网长度为776.6公里,公交编码线路202条,比上年增加7条,调整延伸11条公交线路。开辟公交线路7条,填补10余个区域公交空白。
全市共有公交车运营车辆5419台,全年新增公交车辆246台,更新公交车辆593台。300台新增大容量公交车上线运营,公共交通客运量达11.0亿人次。年末全市共有出租汽车15435台,增加1069台。开通了8条湿地旅游客运航线,37艘旅游客运船舶投入湿地航线运营。
棚户区改造
棚户区改造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启动拆迁项目41个,拆迁改造棚户区373.1万平方米,棚改项目开工总规模达915万平方米,竣工381万平方米,回迁居民2.7万户。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完成主要街路临街建筑立面粉刷清洗12099栋,规范整治各类牌匾广告4万余块。新植树木71.9万株,新增绿地410.0公顷。清冰雪机械化率达38%,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和水冲洗作业率达45%。
供热、供电、供气、供水
全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5337.6万平方米,增长17.5%;集中供热普及率72%,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96.7亿千瓦时,增长7.4%。其中,工业用电量95.7亿千瓦时,增长4.4%;城镇居民生活用电量32.9亿千瓦时,增长7.1%,乡村居民用电量17.6亿千瓦时,增长13.3%。全市供气管道总长度2862.6公里。天然气用户115.5万户,其中家庭用户114.4万户。水资源总量114.2亿立方米,总用水量667391万立方米,农业灌溉576009万立方米,工业生产12404万立方米,城镇生活31973万立方米,乡村生活12750万立方米。主城区居民全部饮用磨盘山水。
十、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全市现有科研机构455个,拥有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6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R&D(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3.84万人,其中研究人员2.68万人。R&D经费支出63.4亿元,增长14.6%,三大执行部门R&D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1.73%。受理专利申请13005件,增长99.3%;授予专利权6260件,增长57.5%。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709项,成交额57.6亿元,增长13.1%。84项科技成果被授予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奖。
教育事业
全市现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0所、普通高校49所、成人高校13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29所、普通高中128所、普通初中420所、普通小学1365所、幼儿园1143所、特殊教育学校18所。
全市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比例为99.6%,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90.3%。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9.8%。
文化事业
全市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7个,其中市属5个,县(市)12个;文化馆(艺术馆)21个;公共图书馆18个,图书馆分馆51个;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0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31个;综合档案馆19个,专业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2.5万卷,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查档接待2万人次。全年出版报纸57705万份,出版杂志1.08万册,出版图书709.9万册。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24.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87.7万户,哈尔滨电视台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时间127056小时;哈尔滨广播电台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60455小时。全市电视综合覆盖率99.14%,广播综合覆盖率99.62%。
卫生事业
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641个(未含农村卫生室),其中医院240个、卫生院19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9.2万张,其中医院4.4万张,卫生院0.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1.8万人,注册护士2.1万人。
体育事业
承办国际单项比赛1项,承办国内单项体育比赛5项。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我市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得奖牌24枚,其中金牌13枚、银牌7枚、铜牌4枚;参加国内比赛获得奖牌120枚,其中金牌49枚、银牌40枚、铜牌31枚。在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中,获金牌总数、团体总分两项第一名;在全省农运会,获金牌、奖牌、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名。
打造15分钟健身圈工程,安装健身路径1400件;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000人;开展国民体质监测3500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百日系列活动、全民健身日活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活动。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
年末户籍总人口99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6.5万人。在全市人口中,市辖区人口471.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4万人,出生率为6.5‰,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3.64%;死亡人口5.6万人,死亡率为5.6‰。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
居民收入
据抽样调查测算,城市居民家庭总收入为22079.4元,增长14.4%,其中工资性收入占61.9%,城市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030.6元,增长14.1%;人均消费性支出16232.7元,增长16.5%。农村居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9608.3元,增长19.8%,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占64.9%;人均生活费支出5513.4元,增长18.2%。
居民住房
市区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3.2平方米,增加1.1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4.8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农村砖瓦化钢木结构住房比重89.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0.3万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9798套。为1000个住房困难家庭提供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4000万元。通过提供廉租住房和发放租赁补贴方式,主城区新增廉租住房受益户2204户。
社会保障事业
年末全市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21.3万人,增长1.8%。其中,企业职工79.6万人,下降0.5%。全市享受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70.5万人,增长4.3%。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8万人,其中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32.9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万人,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2.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25.8万人,下降1.9%。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360万人,增长1.1%。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83.6万人,增加10.8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361.9万,参合率提高到99.7%。
社会福利与救助事业
全年19.8万城市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减少9.8%;18.1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增长5.0%;2.7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济,增长0.2%。
城市低保标准市区由310元/月提高到360元/月,县(市)由221元/月提高到241元/月;农村低保标准市区由1200元/年提高到1500元/年,县(市)由1200元/年提高到1350元/年。
年末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5万张,收养人员1.1万人。各种城镇社区服务设施875处。全年销售福利彩票10.0亿元,增长18.85%。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资源环境
全年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5380.2公顷,增长36.5%。其中,工矿仓储用地1041.0公顷,增长2.4%;商服用地493.3公顷,增长81.0%;住宅用地1778.3公顷,增长26.3%;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2067.6公顷,增长66.0%。
全年完成造林46.0万亩,绿化村屯680个,绿化道路1068公里,建设生态景观林12处。全市湿地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9处,面积9万公顷。全市建成区绿地面积12929万平方米,增加124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04.4万平方米。
市区空气质量好于和达到二级的天数为317天,增加4天。实测大气可吸入颗粒年均值为0.099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4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46毫克/立方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5.9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67.9分贝。
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1%和79.7%。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松花江干流水质好转,Ⅲ类水质断面达标率为100%,干流出境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下降5.0%,治理水土流失131.2千公顷。
安全生产
全年各类事故死亡461人,下降6.49%。其中,生产安全事故死亡48人,下降15.79%;道路交通事故死亡401人,下降6.74%;火灾事故死亡10人、农机事故死亡2人。
全年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0.108,同比持平;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4.717;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从业人员死亡率1.14。
注释:
1、本公报中的年度数据均为年报快报统计数据。
2、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各行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其分组、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组、建筑业增加值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范围主营业务收入由2010年的500万元及以上调整为今年的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
4、固定资产投资范围由2010年的50万元及以上调整为今年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
5、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范围为今年新口径,即:批发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零售业为500万元及以上、住宿业为200万元及以上、餐饮业为200万元及以上。
6、科技机构单位数、R&D人员和经费支出为三大执行部门口径,即高校、科研院所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总指数更名为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更名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8、邮电业务总量计算方法为相应各类产品乘以相应的平均单价(不变价)之和,加上出租电路和设备、代用户维护电话交换机和线路等的服务收入。